近日,一份标注"免税烟一手货源价格表"的神秘文件在社交平台流传,引发市场监管部门高度警觉。8月15日,广州白云机场海关在跨境电商包裹中截获伪装成电子元件的走私卷烟,揭开了这场"买椟还珠"式的新型烟草非法交易内幕。
"价格表上标价只有市面65折,实际收到的却是发霉变质的劣质烟。"深圳消费者李先生向记者展示其8月12日的交易记录。据其描述,在某二手平台看到"免税仓直发"广告后,添加了昵称"免税批发-张经理"的卖家,对方发来的电子版价格表涵盖48个品牌,甚至包含尚未在国内上市的缅甸版卷烟。业内人士表示,这种精心设计的价目表正是实施"买椟还珠"骗局的关键道具——利用消费者贪便宜心理,用虚假报价引诱支付定金。
海关部门8月16日披露的案情显示,犯罪团伙在云南瑞丽设立虚假"跨境免税仓",通过3D建模技术制作虚拟仓储视频。当消费者要求视频验货时,犯罪分子会展示堆满整面墙的卷烟货架,实际上这些画面盗取自某泰国免税店宣传片。"所谓'买椟还珠',就是让你为根本不存在的商品买单。"专案组负责人指出,已查实的317名受害者中,约89%在支付30%-50%定金后便被拉黑。
值得注意的是,该团伙的"价格表升级"手段颇具迷惑性。记者获得的8月新版价目表中,不仅用绿色对勾标注"海关已报备",还在页脚添加防伪二维码。扫描后跳转的"海关溯源系统"网页,实为架设在境外服务器的山寨平台。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透露,近期送检的23批次所谓"免税烟"中,有19批烟丝掺杂槐树叶,焦油量超标4.8倍,"包装盒的成本反而比烟支更高,真正是'椟贵于珠'"。
针对新型犯罪模式,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8月17日启动"雷霆Ⅱ号"专项行动。在浙江义乌某电商园区,执法人员查获正在拍摄"免税仓库实拍"视频的犯罪窝点,现场缴获的空烟盒与实物比例严重不符——画面中堆积如山的"万宝路"纸箱,拆开后全是填充泡沫的伪劣产品。这种"道具式营销"印证了"买椟还珠"的本质:消费者支付的巨额货款,购买的不过是犯罪团伙精心设计的视觉骗局。
法律界人士提醒,此类交易暗藏多重风险。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指出,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十五条规定,经营者必须公示营业执照,而"免税烟"卖家提供的所谓"跨境贸易资质",经核查均系伪造证件。更令人担忧的是,犯罪团伙要求买家下载的"海关清关APP",实则包含恶意扣费程序,广州天河区已有用户因此被盗刷12.6万元。
专家指出,价格表里的"免税特惠"往往伴随认知陷阱。在某投诉平台,记者发现8月以来新增的632条相关投诉中,约74%涉及"货不对板"。武汉消费者陈女士花费8600元购买的"免税整条中华",收到的却是用防潮纸包裹的散装烟支,外包装上的"中国关税未付"字样,经鉴定为私自加盖的伪造印章。这种"表里不一"的交易模式,让"一手货源"的承诺沦为黑色幽默。
随着案件深入,犯罪产业链的国际化特征逐渐显现。8月18日,中越联合执法队在谅山口岸拦截两辆改装货车,查获的230箱卷烟中,部分包装印有中越双语"免税专卖"标识。越南工贸部官员证实,这些所谓"跨境直销"卷烟,实为地下作坊用越南本地烟丝仿制的假冒产品。"当消费者盯着价格表上的数字时,犯罪集团早已完成'买椟还珠'的偷换概念。"跨国犯罪研究专家如是评价。
截至发稿前,事件出现戏剧性转折。8月19日,某网络论坛流出犯罪团伙内部培训视频,画面中"讲师"正传授制作价格表的秘诀:"要把数字精确到个位数,比如市场价650元的硬中华,我们标价423元,这个非整数定价更具可信度。"这种心理学套路的曝光,再次印证了"免税烟价格表"背后的精密算计。
面对不断升级的犯罪手段,公安部食品药品犯罪侦查局宣布建立全国烟草打假大数据平台,通过比对价目表特征码锁定犯罪源头。与此同时,国家烟草专卖局更新《电子烟交易管理细则》,要求跨境寄递烟草制品必须提供收件人身份证正反面照片。这场关于"买椟还珠"的攻防战,既考验执法智慧,更警示消费者:天上不会掉馅饼,免税招牌下的价格表,或许正是吞噬财产的深渊。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