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环球免税仓”的代购网站被曝出大规模伪造跨境烟草交易链。海关部门10月8日通报,在青岛、大连两地同步收网行动中,查获以“免税正品”为幌子的走私香烟29万条,后台服务器数据显示,该网站通过虚构16个国家的采购记录,上演了现代版“无中生有”的戏码。更令人震惊的是,其开发的虚拟仓库系统能让消费者实时查看根本不存在的“保税区库存”,数万名买家在虚拟现实中完成了这场荒诞交易。
在杭州从事金融工作的张先生正是受害者之一。他通过短视频广告接触到该网站,页面显示的“日本成田机场免税店实时监控画面”令他深信不疑。“客服发来带海关编码的电子清单,扫码确实能查到通关记录。”直到他将购买的香烟送检,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0月11日报告显示,这些标注“日本专供”的香烟,烟丝竟混合了劣质国产烟草与越南边境走私原料,犯罪团伙“无中生有”的造假手段远超想象。
案件的突破口出现在物流环节。10月6日,大连海关在查验一批申报为“汽车配件”的跨境包裹时,发现集装箱夹层中藏匿着印有加拿大枫叶标志的烟盒。溯源调查揭露,该团伙利用区块链技术伪造电子“溯源码”,消费者扫码后会生成包含虚假海关放行时间的动态页面。技术人员坦言,这种“无中生有”的验证系统,其数据架构复杂度甚至超过某些正规电商平台。
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暗访记者以加盟商身份接触到灰色产业链的技术支持者。某商铺老板演示了如何将国产香烟包装成“免税正品”:从激光雕刻免税店专属喷码,到仿制多国海关验讫标签,整套工序不超过三分钟。“我们开发的虚拟定位系统,能让代购直播显示在全球任意免税店。”这位技术人员得意地展示手机画面,AI生成的迪拜机场背景里,连滚动航班信息都与现实完全同步。
法律专家对此现象深感忧虑。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陈伟指出:“这类‘无中生有’的犯罪模式,已突破传统伪劣产品范畴,实质上构成了系统性数据欺诈。”司法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涉烟网络犯罪中,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作案的占比从去年同期的7%飙升至34%,犯罪团伙甚至雇佣专业程序员编写欺骗性算法。
更隐蔽的隐患藏在健康领域。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10月14日接诊的病例显示,长期吸食该网站所售香烟的患者,肺部CT影像呈现异常网格状阴影。毒理检测发现,这些香烟燃烧产生的苯并芘浓度超标14倍,重金属镉含量达到国标的22倍。“犯罪分子的‘无中生有’不仅伪造商品,更虚构出根本不存在的质量保障。”呼吸科主任医师李岩拿着检测报告的手微微发抖。
面对技术化犯罪浪潮,执法部门亮出新型武器。10月16日上线的“量子鉴烟”溯源系统,能通过光子共振技术识别烟草分子结构,准确率高达99.97%。在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打假现场,这套系统仅用5秒就揭穿了某批“新加坡免税烟”的真面目——其烟叶竟产自国内某非法种植点。海关技术人员透露,犯罪团伙为掩盖产地,特意在烟叶发酵环节添加东南亚特有香精,这种“无中生有”的伪装术差点骗过传统检测设备。
业内人士透露黑色产业链的疯狂扩张逻辑。某跨境电商业内人士匿名透露,这些代购网站往往注册在境外,利用国内消费者对“免税”“保税”概念的认知盲区,将三无产品包装成稀缺商品。“他们甚至伪造世界卫生组织的减害认证,这种‘无中生有’的胆量,折射出整个灰产的技术升级。”该人士边说边向记者展示某代购网所谓的“国际认证证书”,其印章经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核实为PS合成。
公安部10月18日新闻发布会宣布,已联合七部委建立“涉烟数字犯罪研判中心”,对虚拟现实造假、区块链溯源欺诈等新型“无中生有”犯罪实施专项打击。在浙江义乌,海关新型太赫兹检测仪正在测试,未来可穿透六层包装精准识别烟草制品的微观结构。这场真伪博弈的结局,或许正如现场查扣的服务器数据里那句嚣张的代码注释所言:“所有真实皆为虚构”——只是犯罪者终究忘了,在法治铁壁面前,任何“无中生有”的幻术终将破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