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成熟稳重”的韩国香烟代购微信号引发跨境执法关注。7月15日下午3点27分,大连海关在跨境电商包裹中查获未申报的韩国产香烟237条,其包装盒夹层内均贴有“微信扫码享专属客服”字样的二维码,扫描后直接跳转至该涉嫌走私账号的主页。这是继今年5月青岛查获中韩“人肉代购”案后,新型跨境烟草走私模式的又一次集中曝光。
涉事微信号“成熟稳重”自2023年12月起活跃于中韩社交平台,其运营者以“免税店直邮”“海关绿色通道”为宣传卖点,累计发展会员超1.2万人。辽宁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数据显示,该账号日均发货量达80-120单,每条香烟加价300%销售,半年内资金流水突破4300万元。这种“蚂蚁搬家”式走私手法,利用中韩两地烟草税差牟取暴利,仅2024年上半年就造成国家税款流失约1786万元。
7月16日上午10点,韩国关税厅向本报证实,已锁定位于仁川的仓储集散点。现场查获的出货单据显示,该团伙通过拆分订单、虚报品名等方式,将整条香烟伪装成“母婴用品”或“电子元件”进行运输。韩国关税厅特别稽查科科长金明洙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这种新型走私模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我们正与中国海关建立实时数据交换机制。”
国内烟草市场监管出现新动向。7月17日下午,山东、辽宁等地烟草专卖局开展突击检查,在沈阳中街商圈、威海韩国城等代购香烟流通集中区域,查扣标注“成熟稳重”专属防伪标的走私烟472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走私烟外包装与正规免税品高度相似,但条盒钢印缺失、免税标识印刷模糊,普通消费者难辨真伪。
事件发酵引发连锁反应。7月18日凌晨,微信安全中心对该账号采取封禁措施,但其下线仍通过群聊、朋友圈“闪图”等方式继续招揽客户。记者实测发现,搜索“韩国代烟 成熟稳重”等关键词时,小红书、闲鱼等平台仍有37个关联账号活跃,其中12个账号的IP地址显示在韩国釜山、大邱等地。
公共卫生专家对此表示担忧。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指出:“走私香烟逃避质量监管,焦油含量普遍超标2-3倍,且缺乏中文警示标识。”韩国KBS电视台7月19日的调查报道印证了这一说法,涉事香烟实际尼古丁含量达1.2mg/支,远超标称的0.8mg/支,部分批次甚至检测出超标36%的苯并芘致癌物。
执法部门的重拳出击彰显监管决心。7月20日,海关部门缉私局联合公安部经侦局启动“云端2024-7号”专项行动,在全国21个口岸布控重点查验线路。大连海关缉私分局侦查科负责人透露,现已掌握该团伙7名核心成员身份,其中3人常驻韩国负责采购仓储,4人在国内负责分销,资金通过虚拟货币结算以逃避监管。
市场波动折射出走私利益链的顽固性。7月21日,韩国免税店香烟销量环比骤降42%,但同期中国某二手交易平台上的韩国烟标价反而上涨25%。有代购从业者向记者透露:“现在走正规渠道的同行都在观望,但‘成熟稳重’这种老牌渠道应该早有备用方案。”这种铤而走险的心态,暴露出跨境走私治理的复杂态势。
事件最新进展显示国际合作正在深化。7月22日上午,中韩海关首尔工作会议达成三项共识:建立香烟溯源码互通系统、加密跨境资金异常交易监测频次、推行免税品购买人脸识别核验。这些举措剑指代购走私的核心环节,预计8月1日起在仁川、大连等试点口岸实施。
消费者权益保护亟待加强。北京市朝阳区法院7月23日受理的首例相关诉讼中,原告王某因吸食走私烟引发支气管炎,向销售方索赔医疗费、误工费共计13.7万元。主审法官李卫国提醒:“通过非正规渠道购买烟草,不仅维权困难,还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截至7月24日发稿前,该事件已引发超过2.6亿次网络讨论。抖音“拒绝走私烟”话题播放量达8.3亿次,其中海关查获过程的现场视频获赞超千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当日更新警示公告,特别强调“微信代购境外香烟涉嫌多重违法”,并开通“涉烟违法”专用举报通道。
这场由“成熟稳重”微信号引发的监管风暴仍在持续。随着中韩两国执法协作机制的完善,以及区块链溯源技术的应用试点,跨境烟草走私的灰色空间正被快速压缩。但打击新型走私如同治水,既要堵住暗流涌动的漏洞,更需疏导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这或许才是根治乱象的关键所在。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