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雷霆2024"专项行动揭开序幕,这场针对烟草市场规范化运营的整治行动,让"买卖香烟有什么要求"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焦点。在浙江义乌查获案值1.2亿元的跨境假烟案后,公众对"规规矩矩"经营烟草制品的认知需求达到新高点。
7月15日,江苏南通某连锁便利店因未查验消费者身份证件向未成年人售烟,成为专项行动首个被吊销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案例。这个标志性事件暴露出,尽管《烟草专卖法》实施已逾三十年,仍有经营者对"规规矩矩"的交易准则存在认知盲区。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最新调研数据显示,34.7%的零售终端存在许可证悬挂位置不规范问题,17.9%的商户不清楚电子烟纳入专卖管理范围。
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执法人员近日查获伪装成充电宝的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这批通过跨境电商渠道流入的货物,涉嫌逃避关税和专卖监管。海关部门2024年上半年查获的非法卷烟同比增长42%,其中"水客"蚂蚁搬家式走私占比达63%。这些数据印证着,要真正实现买卖香烟规规矩矩,需要贯穿生产、运输、销售的全链条管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专项行动特别强调"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北京市朝阳区某社区超市负责人向记者展示新启用的"烟草零售智能监管系统",该系统通过AI识别自动拦截疑似未成年人购烟行为,并与全国统一电子交易平台实时数据对接。这种技术手段的升级,让《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中"亮证经营、明码标价、渠道可控"的要求有了数字化落地方案。
针对近期引发争议的"代购明星周边夹带香烟"现象,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明确表示:未经许可邮寄、携带卷烟超过50条即属违法行为。在杭州萧山机场,新投入使用的CT型行李检查设备,已实现每分钟自动识别120件行李中的烟草制品,这项技术突破使得"人肉代购"香烟的查处效率提升300%。
在规范化进程加速的背景下,合规经营者的权益保障成为新课题。四川成都的烟草零售户联盟率先推行"诚信经营星级评定",获得五星评级的店铺可享受优先供货、金融贷款优惠等政策。这种正向激励机制,与"雷霆2024"专项行动的惩戒措施形成互补,构建起"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监管生态。
随着8月1日《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版正式施行,电子烟实体店迎来新一轮合规改造。在广州天河城商圈,多家门店正在更换带有未成年人禁售警示标识的新款展示柜,这些专柜采用电子锁控系统,确保非营业时间无法开启。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专业委员会监测显示,新规实施首周,全国电子烟产品追溯码扫码验证次数突破1800万次,较上月增长7倍。
在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同时,公众认知的与时俱进同样关键。山东菏泽开展的"烟草法规进万家"活动中,市场监管部门创新采用短视频测试形式,市民通过回答"能否用香烟抵扣工程款""微信转卖两条烟是否合法"等场景化问题,即可获得普法积分兑换奖励。这种沉浸式普法收效显著,该市烟草投诉举报量环比下降55%。
当前,全国统一的电子履约凭证系统正在江苏、湖北等六省市试点。该系统要求每笔烟草交易生成包含物流轨迹、支付信息、身份认证的区块链电子凭证,实现"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的闭环管理。这种技术赋能下的监管创新,为规规矩矩的烟草交易树立了新标杆。
截至发稿前,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已更新《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司法解释,特别明确网络直播变相售烟、利用自动售货机销售烟草制品等新型违法行为的认定标准。随着中秋、国庆销售旺季临近,这场关乎万亿级市场的规范化变革,正在重塑每个参与者对"买卖香烟有什么要求"的认知边界——唯有恪守规矩,方能在法治框架下行稳致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