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旗下“长白山烟草”公众号因“一览无余”的运营模式引发舆论争议。该公众号被曝通过扫码集字、抽奖返现等交互功能,完整记录用户地理位置、消费偏好等隐私数据,其数据收集范围之广、颗粒度之细,令公众对烟草行业数字化营销的边界产生质疑。这场始于消费者维权的“一览无余”事件,正将烟草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推向监管聚光灯。
事件起源于2025年3月消费者王先生(化名)的意外发现。其在“长白山烟草”公众号参与“五星出东方”扫码集字活动时,发现后台自动生成的用户画像中,不仅包含其近三年购买的长白山香烟型号、消费频次,甚至关联了微信运动步数、深夜活跃时段等行为数据。这一“一览无余”的数据抓取机制,与公众号《隐私协议》中“仅用于改善服务质量”的条款形成强烈反差。
吉林省通信管理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该公众号累计注册用户达870万,其中72%用户参与过扫码抽奖活动。记者实测发现,用户扫码长白山东方神韵烟盒内二维码后,需授权手机号、地理位置等12项权限,其中“获取设备传感器数据”的权限说明模糊。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用户反映参与“免费品鉴官”活动后,日均收到3-5条精准推送的促销信息,其推荐商品与用户历史消费记录高度吻合。
这场“一览无余”的数据风暴,暴露出烟草数字化营销的监管真空。中国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专家指出,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而“长白山烟草”公众号将用户运动数据用于烟品推荐的行为,已超出“改善服务”的必要限度。耐人寻味的是,该公众号2025年3月更新的《用户协议》中,新增“同意将数据用于新品研发”条款,其数据使用范围再度扩张。
消费者李女士(化名)的遭遇更具代表性。2024年12月,她通过公众号成为“长白山品牌品鉴官”,按要求填写包括职业、收入层级等28项个人信息后,不仅定期收到试吸装香烟,更发现自己的消费数据被用于“国风中支”香烟的焦油含量调整。“他们根据我反馈的‘口感偏淡’,把新品焦油量从8mg提升到9mg,这算不算用我的健康换数据?”李女士的质疑,直指“一览无余”模式下的伦理困境。
技术手段的突破让这场争议更具复杂性。某网络安全公司逆向工程发现,该公众号搭载的“用户画像系统”,能通过蓝牙信号强度推演用户常驻场所,结合扫码地理位置构建三维活动轨迹。这种“一览无余”的数据采集技术,使得单用户数据维度从基础的12项激增至47项,包括推断出的压力指数、社交活跃度等衍生指标。
监管层面的应对措施正在跟进。2025年4月8日,吉林省网信办约谈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要求其对“一览无余”的数据处理机制进行合规性审查。值得关注的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同期发布的《烟草行业数字化营销指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禁止“通过非必要传感器数据优化产品设计”,这一条款被业界视为对此次事件的针对性回应。
在这场“一览无余”的数字化迷局中,传统烟草行业的转型阵痛显露无遗。长白山品牌技术负责人曾公开表示,用户数据使其能“像智能手机迭代系统般更新烟品”,但这种“一览无余”的创新代价,正在触碰法律与伦理的双重红线。随着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域外适用压力增大,依赖用户数据驱动的烟草研发模式或将面临全球性约束。
消费者的觉醒为事件带来转机。25岁的程序员张先生开发出“隐私哨兵”插件,可自动识别并阻断公众号的非常规数据请求,该工具发布三天内下载量突破50万次。这种民间反制手段,与监管部门的技术治理形成合力,迫使企业重新审视“一览无余”的边界——在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吉林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数据中心已开始分类剥离非必要用户字段。
当烟草行业的数字化进程遭遇“一览无余”的拷问,这场风波揭示的不仅是技术伦理之争,更是传统产业转型必须跨越的合规鸿沟。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所言:“任何‘一览无余’的创新,都应在法律框架与公序良俗的轨道上前行。”这场始于数据采集的行业地震,或将催生更完善的数字营销规范体系,为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树立警示坐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