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海关在黄岛口岸截获一批申报为"电子元件"的走私货物,集装箱内夹藏555、爱喜等品牌香烟1.5万条,案值超1200万元。这起被标注为"安全可靠"的走私案,牵出一条以"货到付款"为诱饵的新型犯罪链条——不法分子伪造海关验讫章,利用代收货款物流系统实施诈骗。海关部门2023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全国查获的"免税香烟一手货源"案件中有41%采用货到付款模式,同比激增2.3倍。
"看到支持验货付款才敢交易,没想到包裹里全是碎纸板。"在沈阳经营烟酒行的林女士(化名)向记者讲述遭遇。今年9月,她在某社交平台看到"免税香烟厂家直供,支持货到付款"广告,添加微信后,对方出示了伪造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承诺"每箱中华烟比市场价低1500元"。在收到印有海关二维码的仿制包装箱后,林女士支付了9.8万元货款。但开箱后发现,所谓的"免税香烟"实为过期食品重新封装,物流公司提供的"海关监管仓签收单"经12360热线核验系伪造。
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新型诈骗利用货到付款的"安全背书"降低受害人戒心。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实测发现,搜索"免税香烟货到付款"会出现37家店铺,其中23家使用"海关监管仓直发""支持开箱验货"等话术引流。某快递公司风控负责人表示,2023年1-10月已拦截可疑到付包裹12万件,其中28%使用真实物流单号配合虚假包装,形成"半真半假"的迷惑性作案手法。
"宣称货到付款的免税香烟交易,九成以上都是骗局。"中国烟草学会专家王振华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不得销售烟草制品。国家烟草专卖局2023年10月更新的数据显示,正规免税香烟年流通量约1800万条,而市场上流通的非法免税烟数量已达正规渠道的4倍,其中72%通过"一手货源"话术在社交平台流通。
诈骗分子如何打造"安全可靠"的假象?记者从公安机关获取的办案材料显示,犯罪团伙通过黑客技术篡改物流信息系统,在快递面单上添加"海关监管仓"虚拟标识;部分团伙租用保税区仓库拍摄发货视频,实际货物却从城中村作坊发出。2023年8月,厦门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假案,查获带防伪芯片的假冒免税标识7.3万枚,仿真度连专业设备都需耗时鉴别。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诈骗平台开始接入第三方支付系统制造"资金监管"假象。中国人民银行反洗钱监测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涉及"免税烟代收"的异常交易达4.7万笔,其中63%的资金通过空壳公司账户洗白。某商业银行风控主管透露,诈骗分子会要求买家将货款打入"物流公司监管账户",实则该账户与快递企业毫无关联。
"消费者可能面临钱货两失的双重风险。"北京市律协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强调,根据《刑法》第140条规定,销售伪劣产品金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即便采用货到付款方式,买家也可能被认定为共同犯罪。2023年新修订的《电子商务法》第47条特别明确,平台对"代收货款"类交易需履行更高审核义务。
当记者以批发商身份联系某"免税香烟供应商"时,对方发来段某保税仓库装卸货视频,强调"支持支付宝担保交易"。但经中国海关门户网站验证,视频中的集装箱编码对应的是2022年已注销的跨境电商备案信息。这种移花接木的骗术,正在O2O领域快速复制扩散。
公安部2023年"净网行动"数据显示,利用货到付款模式实施的涉烟诈骗占比从2020年的12%攀升至38%。犯罪团伙往往在收到首笔货款后立即注销账号,依托虚拟运营商号码、境外服务器等工具隐匿行踪。浙江某地警方在9月行动中曾追踪到,一个诈骗团伙在3个月内更换了7个收款账户,资金流向涉及4个国家。
面对新型犯罪态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五部门在10月启动"秋风2023"专项整治,重点打击"免税香烟货到付款""安全可靠货源"等网络话术。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正规进口卷烟外包装必须贴有"中国关税未付"专标,且通过"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统一版系统"可追溯全程物流信息。
您在交易中是否遭遇过"货到付款"陷阱?对于打着"安全可靠"旗号的免税香烟交易,您认为该如何加强监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经历与建议。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8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