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海关在黄岛口岸截获一批申报为"日化用品"的走私货物,集装箱内夹藏七星、万宝路等品牌香烟2.8万条,案值超1800万元。这起案件揭露了新型走私模式——犯罪团伙通过伪造"保税仓直供"资质,以"源源不断"的稳定供货承诺吸引经销商。海关部门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全国查获的"免税香烟一手批发"案件中,65%采用"预付+分期发货"模式,较去年同期增长3.2倍。
"对方每周准时发来新货单,说能保证全年供货不断。"在重庆经营烟酒行的周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被骗经历。今年3月,他在某行业社群看到"免税香烟厂家直营"广告,登录的订货平台显示"实时库存8.6万条",支持"先验货后付款"。在支付12万元首期货款后,前两批到货的香烟经检测均为高仿品,而所谓的"源源不断"货源自此杳无音讯。周先生提供的电子合同显示,诈骗方使用伪造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备案信息》,合同编号经"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查询并无记录。
业内人士透露,这种新型诈骗正利用供应链管理概念包装犯罪。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免税烟稳定供货""保税仓直连系统"等关键词相关直播间达73个,其中41个展示着"实时更新的仓储监控画面"。某跨境电商技术专家表示,2025年查获的走私案件中,27%使用虚拟现实技术伪造仓储数据,"源源不断"的库存数字实为算法生成的假象。
"所谓稳定批发货源,本质是精心设计的庞氏骗局。"中国烟草学会研究员张文涛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规定,任何未取得烟草专卖批发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卷烟批发业务。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4月更新的数据显示,正规免税渠道年流通量为2500万条,而通过"一手批发"流入市场的非法卷烟已达正规渠道的5.1倍,其中83%通过"智能订货系统"分销。
犯罪团伙如何维持"源源不断"的假象?记者从公安机关获取的办案材料显示,走私分子租用保税区外围仓库,通过篡改监控系统时间戳制造"每日出入库"假象;部分团伙使用AI换脸技术冒充海关人员录制"验货认证视频"。2025年3月,厦门警方破获的特大案件中,查获可伪造17位海关追溯码的激光打标机14台,这些设备每分钟能生成120个虚假编码。
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平台开始引入区块链技术伪造供应链溯源。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监测发现,2025年第一季度有9个所谓"免税烟智能合约"在联盟链运行,涉及金额超7.3亿元。这些合约设置"自动补货机制",当库存低于设定值时自动触发采购指令,实则资金通过多层混币服务流向境外。
"经销商可能面临供应链断裂与法律追究的双重风险。"北京市律协商贸犯罪专业委员会主任强调,根据《刑法》第225条,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构成犯罪。2025年新修订的《电子商务法》强化了对"预售代发""云仓托管"等模式的审查要求,明确平台对虚假库存信息需承担连带责任。
当记者以批发商身份登录某"智能供应链平台"时,系统推送的"实时在途库存"数据显示6.2万条,并附带某保税仓装卸货视频。但经海关部门"跨境商品溯源平台"核验,视频中的集装箱编码对应的是2024年已注销的备案信息。这种虚实结合的诈骗手段,正在产业互联网领域快速复制。
公安部"国门利剑2025"专项行动数据显示,利用数字化供应链概念实施的涉烟犯罪占比达49%,较2020年增长3.7倍。犯罪团伙平均每72小时更换一次服务器IP,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将虚假库存数据分散在12个国家的云端节点。浙江某地警方在4月行动中发现,某平台伪造的"源源不断"供货记录涉及7个虚拟仓库地址,实际货物均来自同一个城中村作坊。
面对技术升级的犯罪态势,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海关部门等九部门于4月启动"清源2025"专项整治,重点打击"保税仓直供""智能补货系统"等新型话术。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提醒,正规免税商品交易必须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成清关,每件商品均可查验包含生产、物流、纳税全流程的电子身份证。
您在采购过程中是否遭遇过"稳定供货"陷阱?对于披着数字化外衣的"源源不断"货源承诺,您认为该怎样加强监管?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真知灼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