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名为"天伦之乐"的进口香烟公众号卷入舆论风暴。该账号以"家庭特供""免税直通车"为宣传卖点,却在消费者下单后上演"订单消失术"。截至8月15日,全国已有23个省市消费者反映遭遇诈骗,单笔最高损失达8.7万元,这场披着"天伦之乐"外衣的交易骗局,揭开了社交媒体平台烟草非法交易的新黑幕。
在广州市从事外贸工作的赵先生向记者还原了受骗全过程。8月10日,他被公众号推送的"古巴高希霸世纪限量版"广告吸引,通过客服指引向指定账户转账2.4万元。"对方发来海关监管仓库的实时监控视频,还提供了盖有公章的电子合同。"三天后查询物流信息时,却发现所谓的"保税仓编号"根本不存在。某互联网消费维权平台数据显示,8月新增的烟草类投诉中,涉及"天伦之乐"的占比高达41%,其诈骗话术与三个月前被曝光的"良辰美景"微信号高度相似。
这些伪装成家庭分享的公众号如何实施犯罪?某网络安全公司技术总监通过逆向解析发现,"天伦之乐"采用"三位一体"诈骗架构——主账号负责内容引流,子账号伪造物流信息,资金账户通过虚拟币交易所洗钱。更隐秘的是,其发布的"用户好评"实为盗用境外雪茄论坛的评论,经机器翻译后嫁接国内用户头像。记者调查发现,该团伙甚至搭建了虚假海关溯源系统,消费者扫描烟盒二维码会跳转至高度仿真的"进口商品信息查询页"。
海关部门8月12日通报的"国门利剑2024"第三轮行动中,青岛海关在某跨境电商园区查获的1500盒"进口雪茄",外包装印有"天伦之乐专属防伪标识"。实验室检测显示,这些所谓的"古巴手工雪茄"不仅使用劣质烟叶,茄衣竟用染色纸浆压制而成。缉私人员透露,犯罪团伙通过公众号销售的走私烟,利润率可达正规渠道的5倍以上,部分"限量款"定价甚至超过正品市场价。
法律界人士指出,"天伦之乐"事件折射出新型网络犯罪升级趋势。中国政法大学烟草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吴敏强调,根据《电子商务法》第十二条,公众号运营者必须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即便销售的是正品,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通过公众号交易已涉嫌违法。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消费者为规避监管选择私下转账,这种行为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走私。
记者实测发现,该公众号的诈骗链条具有强迷惑性。当用户要求验货时,客服会发送篡改过EXIF数据的照片;索要资质证明,则提供伪造的"跨境零售试点企业"授权书。犯罪心理学专家分析,诈骗团队精准把握了"稀缺效应"——通过虚构"仅剩2盒库存""VIP客户专享"等话术,促使87%的受害者在30分钟内完成付款。
国家烟草专卖局8月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涉烟监管的通知》明确,将重点整治"以内容分享名义实施烟草非法经营的行为"。但现实困境在于,类似"天伦之乐"的公众号采用"内容+私域"模式运营,主推文章不直接展示商品,而是通过客服号点对点沟通。某社交平台内容安全负责人透露,这类违规账号平均存活周期仅72小时,封禁后立即启用"备胎号"继续行骗。
在这场"天伦之乐"的黑色交易中,最令人忧心的是其对家庭关系的侵蚀。记者在某个"雪茄交流群"发现,有成员以"孝敬长辈好礼"为名兜售走私烟,并传授"如何向家中老人解释商品来源"。某快递安检站负责人证实,近期查获的异常包裹中,约12%使用"保健品""茶叶"等伪装品名,收件人信息多为虚构,寄件方电话永远无法接通。
截至发稿前,公安机关已对"天伦之乐"公众号展开跨省联合侦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紧急提醒,正规进口雪茄外包装须有中文警示标识,且每盒均附带由中国烟草总公司签发的溯源码。对于已遭遇损失的消费者,建议立即保存聊天记录、转账截图等证据,并向属地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
这场以"天伦之乐"为名的非法交易警示世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任何挑战法律底线的"商业模式"终将幻灭。正如海关缉私局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所言:"那些打着温情旗号的违法交易,不过是犯罪分子编织的镜花水月。"唯有坚守法律底线,才能真正守护千家万户的"天伦之乐"。消费者在追求品质生活时,更需牢记——合法合规的消费,才是家庭幸福最坚实的保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