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在入境快件通道连续查获三批申报为"文具礼盒"的包裹,内藏未申报的七星爆珠烟弹4200枚。这批被查获的货物外包装印有"日本直邮""代购正品"标识,揭开了一个横跨中日两国的灰色产业链。随着"七星爆珠代购"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消费者对所谓"寻根究底"的正品保证产生强烈质疑。
8月25日的开箱查验中,海关关员使用新型同位素检测仪,在90秒内识别出烟弹填充物含有未申报的尼古丁盐。 这些标榜"寻根究底可溯源"的代购商品,实际物流轨迹显示从福建某保税仓发出,却伪造了日本成田机场的出货证明。现场查获的电子面单显示,该批货物通过"七星爆珠代购"渠道,计划在24小时内分送至长三角地区37个代收点。
"对方发来完整的海关清关记录,连防伪码都能查到寻根究底的信息。"苏州消费者陈女士(化名)向记者展示了她花费2580元购买的"日本直邮"七星爆珠。包装盒上的二维码扫描后跳转至日文验证页面,显示"该商品通过正规渠道出口"。但经专业机构检测,烟弹外壳接缝处存在0.2毫米的工艺偏差,内部烟油成分与日本在售正品存在13项指标差异。
中国烟草总公司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7月全国查获的非法进口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中,七星爆珠系列占比达41%,同比上升22个百分点。值得警惕的是,83%的涉案商品包装附带"寻根究底"溯源文件,其中67%的验证网站服务器实际位于境内。 技术专家发现,这些伪造的溯源系统能实时同步日本官网数据,消费者查询时会被引导至镜像页面,形成完美的"信息闭环"。
记者暗访某"七星爆珠代购"社群发现,从业者将"寻根究底"作为核心话术培训代理。在提供给下线的教学视频中,详细演示了如何用虚拟定位软件伪造海外发货记录,以及应对消费者验货的"三步应答法"。某匿名代购商透露,其团队月均发货量超2万枚,通过分拆包裹、虚构收件人等方式,使交易链条"寻根究底也难以追踪"。
8月28日,浙江警方联合烟草专卖部门摧毁一个特大制售假冒七星爆珠窝点。现场查获的激光雕刻机可精确复制日本JTI公司的防伪暗纹,封装流水线采用AI视觉检测确保工艺"寻根究底无破绽"。犯罪嫌疑人交代,其生产的"代购专供版"七星爆珠通过微商渠道销售,利用"限购""预定"等营销手段制造稀缺假象,单月流水最高突破480万元。
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北京代表处向本报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正规渠道进口的七星爆珠仅占中国市场份额的6.7%。该机构法务负责人指出,所谓"代购正品"中约79%为高仿产品,另有18%属于日本市场禁止出口的特定版本。部分犯罪团伙甚至回收正品空烟弹重新灌装,使得"寻根究底"的鉴定工作异常困难。
在广东查获的一起典型案例中,代购团伙使用区块链技术伪造商品溯源信息。 消费者扫描烟盒上的NFC芯片时,能查阅到包含种植地经纬度、加工厂监控片段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数据。经专业技术团队破解,这些"寻根究底"的信息实为盗用正品数据包,通过时间戳篡改手段合成的数字凭证。
法律界人士提醒,参与"七星爆珠代购"交易存在多重风险。北京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即便消费者不知情购买到走私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货值超过1万元即可能面临行政处罚。近期上海法院判决的案例显示,某代购商家因使用"寻根究底可验真"话术诱导消费,被认定构成欺诈罪加重情节。
随着中秋临近,这场涉及跨国取证的攻防战持续升级。日本驻华使馆知识产权部门已向中国海关提供新版防伪特征数据库,大阪海关同步加强了对可疑包裹的出口审查。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代购渠道开始提供"拆弹服务",将烟弹与加热器分离运输以规避监管,这种"寻根究底"式的新型走私手法给执法带来新挑战。
截至9月1日发稿前,全国已有29个城市调整进口烟草制品管控措施,在重点商圈增设便携式检测点。市场监管总局特别提示,正规渠道进口的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外包装必须加贴中文警示标识,消费者对所谓"寻根究底"的纯外文包装商品应保持警惕。这场围绕七星爆珠代购的"寻根究底"较量,终将推动跨境烟草监管体系的技术革新与制度完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