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香烟新闻

热点!免税店香烟代购“代购服务”

近日,一则关于"免税店香烟代购服务涉嫌走私"的通报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北京海关2025年4月3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查获违规代购免税香烟案值达5.7亿元​​,同比增长213%,这场由"代购服务"引发的监管风暴正席卷全国。记者调查发现,打着"免税直邮""厂家直销"旗号的代购服务,正在形成跨境制假、走私、洗钱的全链条黑产。

在深圳从事跨境电商的李女士(化名)向记者讲述亲身经历。3月15日,她在某直播平台看到"免税店代购服务"广告,对方承诺"海关内部渠道保真",一条硬中华报价仅为市场价六折。付款后收到的却是包装粗糙的仿制品,扫描防伪码跳转至山寨网站。"代购服务提供的清关单经12360热线核实全是伪造的。"李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广州消委会4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通过代购服务购买的免税香烟维权成功率不足5%​​,近四成消费者遭遇拉黑、失联等维权困境。

这种灰色产业链已形成完整运作模式。犯罪团伙通常伪造免税店员工证件,在短视频平台发布"代购服务"教程引流,通过微信私域完成交易。在某二手平台,记者发现"免税代购服务"暗语层出不穷,"黑巧克力"代指中华烟,"白盒子"指代七星烟,交易全程使用虚拟货币结算。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代购服务与洗钱犯罪交织​​,上海警方3月28日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代购服务清洗非法资金超8000万元。

热点!免税店香烟代购“代购服务”

法律层面的多重禁令正在遭遇挑战。​​《电子商务法》第十二条明确禁止线上售烟​​,《海关法》规定免税品不得二次销售,而《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将代购服务纳入非法经营范畴。在4月5日北京四中院宣判的典型案例中,被告人杜某通过代购服务走私免税商品近百万元,偷逃税款20.2万元,最终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获刑九个月。该案主审法官指出:"代购服务不是法外之地,任何利用政策红利的非法牟利都将付出代价。"

监管技术的升级正在压缩违法空间。​​海南离岛免税品溯源系统4月1日完成升级​​,每件免税商品植入纳米级射频芯片,可实时追踪物流轨迹。珠海横琴海关启用的"智能鉴烟仪",通过激光光谱技术能在3秒内识别99.3%的假冒免税烟。这些硬核科技让代购服务的生存空间急剧收缩,微信安全中心数据显示,3月以来已封禁4.2万个涉及代购服务的违规账号,清理相关链接12.7万条。

热点!免税店香烟代购“代购服务”

这场博弈也暴露出监管体系的深层矛盾。​​免税品地理限制与线上代购服务的跨域特性产生冲突​​,部分代购服务利用保税仓"化整为零"分装发货,通过个人行邮额度逃避监管。更严峻的是,某跨境电商平台的技术人员透露,犯罪团伙使用AI换脸技术伪造提货视频,绕过人脸识别系统完成虚假交易。这些技术攻防战使得代购服务屡禁不止,形成"春风吹又生"的恶性循环。

热点!免税店香烟代购“代购服务”

消费者的健康风险同样不容忽视。​​广州市疾控中心4月2日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通过代购服务流通的免税香烟中,31.2%霉菌超标,19.7%重金属含量超出国标三倍。在某直播平台,记者发现代购服务展示的"海关消杀证明"实为PS伪造,部分香烟在运输过程中经历高温高湿环境,已产生变质风险。

面对代购服务的猖獗态势,多部门正构建联合治理体系。​​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4月5日宣布​​,将建立免税商品"三链溯源"机制,实现生产、流通、消费数据全打通。抖音、快手等平台升级AI监管模型,对"免税代购"等132个关联词实施全天候监控。值得关注的是,中免集团推出的"离岛免税品寄存系统",通过区块链技术记录商品流转信息,为正规代购服务树立了新标杆。

法律专家提醒消费者,​​参与代购服务可能面临双重法律风险​​。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即便不知情购买走私免税烟,若涉案金额超5万元也可能构成掩饰犯罪所得罪。更值得警惕的是,浙江网警近日破获的案例显示,有犯罪团伙以代购服务为诱饵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随着《电子商务法》修订草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针对代购服务的"三网监管"体系即将落地​​,包括海关缉私网、电商平台监控网、支付机构拦截网。这场由代购服务引发的治理革命,正在重塑万亿免税市场的游戏规则。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发言人所言:"任何披着服务外衣的违法行为,终将在法治利剑下无所遁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7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