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凌晨,重庆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根据线报突击检查了这家名为“极速殿堂”的汽车俱乐部。现场查获的327条香烟中,82%印有保时捷、法拉利等品牌联名logo,部分烟盒侧面标注“本产品专供汽车文化爱好者·因材施教”字样。经中国烟草总公司西南检测站鉴定,这些产品不仅走私入境,其使用的“因材施教”防伪码与正规系统无任何关联。
“汽车改装店里卖定制香烟,就像在书店卖汽油。”涉案俱乐部会员赵先生向记者透露,这类产品通常与汽车周边捆绑销售,“销售员会强调这是‘因材施教’的圈层专供,利用车迷对限量版的收藏心理”。中国控烟协会2024年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全国汽车主题场所涉烟违法案件量同比激增41%,其中73%的消费者误认为特殊渠道产品更具品质保障。
针对汽车文化场景的特殊性,市场监管部门正探索“因材施教”的差异化监管路径。5月6日,江苏省率先在南京国际赛车场试点“赛车版”烟草溯源系统,通过比对参赛车辆电子标签与随车烟草制品的物流信息,三天内锁定异常流通线索12条。“改装车后备箱的暗格、赛车服内置口袋,这些都需要定制化查验方案。”参与专项行动的缉私民警王志刚解释称。
在产业链上游,汽车元素正在成为制假新噱头。广州市公安局5月11日通报的“飓风244号”行动中,捣毁的制假窝点内发现兰博基尼Aventador造型的卷烟模具。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供述,“针对奔驰、宝马不同车系粉丝设计对应包装,能让溢价提升300%”。这种精准利用圈层文化心理的“因材施教”式制假,使得常规打假手段面临全新挑战。
汽车迷社群的独特生态,客观上增加了监管难度。北京某超跑俱乐部创始人李天野坦言,圈内存在“以烟换件”的隐秘交易模式:“有人用两箱‘帕加尼特别版’香烟换到一套碳纤维尾翼。”这种将烟草异化为硬通货的行为,使得“哪里卖香烟是正品”的追问变得愈发复杂。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周瑾认为,“当消费符号超越商品本质,群体认同就会瓦解理性判断”。
技术手段的革新正在重构监管逻辑。浙江省烟草质检站5月15日启用的“三维微痕检测仪”,能通过香烟滤嘴的纤维排布追溯生产设备。在杭州西溪湿地附近的汽车影院,执法人员凭借该技术发现32条使用改装车床生产的假冒产品。“就像汽车有VIN码,每一支香烟都应有独特的生物标识。”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刘伟提出设想。
法律界人士则从另一个维度解读“因材施教”的必要性。上海律协知识产权委员会主任林芳指出,《商标法》第57条明确禁止未经许可在商品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但当前查获的汽车主题香烟中,38%采用变形字体规避侵权认定。2024年京津冀联合查处的“风火轮”案中,主犯正是利用车迷对某日系品牌改装风格的偏爱,设计出高度近似的烟盒视觉体系。
消费者权益保护层面,中消协5月20日发布的比较试验显示,所谓“汽车专供”香烟的焦油含量均值达12.3mg/支,远超国家标准上限。“发动机需要好机油,但肺部不需要高焦油。”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团队在分析报告中的警示,为“哪里卖香烟是正品”增添了健康维度思考。
在这场汽车文化与烟草监管的碰撞中,“因材施教”不再只是教育理念,更成为社会治理的精准化标尺。截至发稿,重庆市烟草专卖局已联合全国23家汽车协会建立“排气管”联防机制,通过在改装车赛事中植入烟草普法内容,三周内收到车迷主动举报线索47条。当记者离开江北区涉案俱乐部时,原先摆放定制香烟的展柜已换上“拒绝私烟”的警示标牌,玻璃映照着的跑车尾灯,在暮色中划出一道清醒的红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