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香烟新闻

正在发生!推荐一个信誉好的香烟微商“德高望重”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一起涉案金额超百万元的微信非法售烟案件,执法人员在嫌疑人王某的仓库中查获南京、中华等品牌卷烟2.3万条,其通过标注“德高望重老字号”的微信号发展客户超5000人。这起案件揭开了社交平台非法烟草交易的冰山一角——据中国烟草专卖局2024年度报告显示,全国查处的网络非法售烟案件同比增长67%,其中微信生态涉案占比高达82%。在这场打着“德高望重”旗号的灰色交易中,消费者权益、法律边界与市场监管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碰撞。

正在发生!推荐一个信誉好的香烟微商“德高望重”

“朋友圈里每天都能刷到七八条卖烟广告,这个‘德高望重’的卖家特别活跃。”在浦东某写字楼工作的白领陈女士(化名)向记者展示手机界面,名为“德高望重烟酒直营”的微信号持续推送着“免税中华整条特价”“工厂直供保真”等宣传语。与多数消费者类似,陈女士最初被“德高望重”四字带来的信任感打动,2024年11月以市场价七折购入两条“免税硬中华”,收货后却发现烟盒防伪码缺失、烟丝存在明显异味。当她试图联系卖家退货时,对方已将她的微信拉黑,所谓的“德高望重”承诺瞬间化为泡影。

正在发生!推荐一个信誉好的香烟微商“德高望重”

这种“信任崩塌”并非个案。记者调查发现,活跃在微信生态的烟草微商普遍采用“德高望重”话术包装,通过朋友圈打造专业人设:有的盗用老年企业家形象照片,配文“三十年老烟厂渠道”;有的伪造“诚信经营证书”,声称“工商认证德高望重商户”;更甚者利用技术手段篡改定位,在多个城市同步发布“实体店实拍视频”。这些精心设计的场景构建,让消费者误以为遇见“德高望重的行业前辈”,实则踏入非法经营者的营销陷阱。

在杭州经营便利店的张先生(化名)向记者揭露了产业链运作模式。作为曾与某“德高望重”微商合作过的线下分销点,他描述道:“他们通过微信群发展省级代理,每个省设‘总仓’,使用暗语‘德高望重的老师’指代上线。货品多为走私烟、假冒注册商标卷烟,一条硬中华进货价不到100元,转手就能卖到380元。”这种暴利驱动下,即便知道涉嫌违法,仍有大量参与者趋之若鹜。2024年浙江省查处的“12·08”特大微信售烟案中,主犯李某正是以“德高望重烟草世家”为幌子,两年内发展下线代理商247人,涉案金额达1.7亿元。

法律界人士指出,“德高望重”的虚假包装已触碰法律红线。根据《刑法》第225条,未经许可经营烟草专卖品,非法经营数额超5万元即构成犯罪。北京某律所烟草专案律师分析:“这些微商刻意强化‘德高望重’的印象认知,本质上是通过心理暗示弱化消费者的法律警觉。实际上,他们既无烟草专卖许可证,也不具备合法仓储条件,所售产品90%涉及走私或假冒伪劣。”2025年1月,广州中院审理的“德高望重烟行”案中,主犯王某虽当庭出示伪造的“德高望重商户联盟”证书,仍被以非法经营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这场“德高望重”的信任危机正在重塑消费市场。第三方检测机构2024年抽样数据显示,微信渠道购买的所谓“德高望重商家”卷烟中,62%的焦油含量超标,34%含有工业硫磺等非法添加剂。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微商利用“德高望重”人设渗透青少年群体。江苏某中学教师反映,发现有学生通过标注“德高望重大学生创业”的微信号购买电子烟,卖家甚至提供“分期付款”“以烟抵债”等畸形服务。

面对猖獗的线上非法售烟,监管利剑正在出鞘。2025年3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清网2025”专项行动,联合网信办建立“德高望重”等87个涉烟敏感词库,要求社交平台实施实时过滤。值得关注的是,某省烟草稽查部门创新运用区块链技术,对查获的“德高望重”微商账号进行溯源打击,两个月内连带查处上游制假窝点13个。这些技术手段的介入,正在撕破“德高望重”的虚伪面纱。

在这场信任与欺诈的博弈中,真正的“德高望重”或许应该回归其本质。正如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所言:“‘德高望重’本是对品德高尚者的赞誉,而非违法经营的遮羞布。消费者若真追求品质保障,应当选择悬挂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实体商户——那才是经得起检验的‘德高望重’。”当社交平台的卖烟广告依旧泛滥时,这句警示显得尤为振聋发聩。毕竟,在法治框架下,任何背离诚信的“德高望重”,终将沦为违法者的墓志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