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香烟新闻

抢手!免税低价香烟超市专供“特供香烟”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凤凰路保税购物中心内,一家悬挂着“​​免税专供烟草特惠专区​​”标识的店铺引发持续排队潮。7月18日上午9时,距离开业尚有半小时,店外已聚集超200名消费者,安保人员不得不启用限流围栏。引发这般景象的,是店内标价仅为市面价格68%的​​“特供香烟”​​,其外包装上统一印有“免税专供”激光防伪标识及唯一溯源码。

这一商业现象的背后,是海关部门7月15日最新实施的​​《跨境烟草制品流通监管试点方案》​​。文件明确允许符合资质的企业,通过​​“保税展示交易+在线核验”​​模式销售特定免税香烟,首批试点覆盖海南、上海等5个自贸区。三亚海关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目前上架的27个品牌均需满足“境外生产、独立配方、专属包装”三大标准​​,且每日单人限购两条。

​专卖渠道的特殊性在供应链端体现得尤为明显​​。某欧洲烟草集团中国区供应链总监向记者透露,为适配新规,其生产线专门增设“免税专供”独立模块,从烟叶配比到滤嘴设计均进行差异化调整。“与传统出口产品相比,​​特供香烟的焦油含量降低12%,同时增加活性炭过滤层​​,这些改良仅面向中国免税渠道。”该人士表示,这类产品从欧洲工厂直达保税仓的物流周期压缩至9天,较常规贸易缩短22天。

消费者的真实体验印证了市场热度。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王志强(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的购物清单:两条德国产薄荷味卷烟、一盒东南亚草本工艺雪茄,总价较机场免税店节省437元。“包装盒上的‘免税专供’字样扫出来能看到生产线视频,这种透明化让人更安心。”他特意调休半天前来采购,却发现部分热门品类中午前就已售罄。店铺销售系统显示,开业首日前三小时成交额突破89万元,其中​​70%消费者购买了至少一款特供香烟​​。

行业内部对此反应复杂。7月19日,中国烟草总公司某省级分公司流出的内部会议纪要显示,​​“专卖渠道带来的价格冲击可能影响传统终端5%-8%的市场份额”​​。但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同日发布的声明强调,试点商品均通过合法途径进口,且“特供”属性使其与传统渠道商品形成差异化竞争。这种微妙平衡在价格对比中可见一斑——记者在浦东机场免税店发现,同品牌香烟售价仍高出三亚试点店13%-17%。

抢手!免税低价香烟超市专供“特供香烟”

​监管技术的升级为新模式提供了支撑​​。在店铺二楼的监控中心,海关授权的区块链存证系统正在实时追踪每条香烟的流向。技术负责人演示了如何通过扫描烟盒二维码,调取出该商品从马来西亚种植园到保税仓的全链条影像资料。“​​每包特供香烟的流转数据会同步至全国烟草专卖监管平台,一旦出现跨省流通立即触发预警​​。”这套耗资3200万元建设的系统,使得试点店铺的库存周转率提升至传统免税店的2.3倍。

抢手!免税低价香烟超市专供“特供香烟”

公共卫生领域的担忧随之浮现。北京控烟协会副会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价格优势可能诱导部分戒烟者复吸,建议在包装上增设更醒目的健康警示​​。”对此,店铺内显著位置张贴着“本店商品严禁转售牟利”的告示,收银时系统自动打印载有健康提示的专用票据。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研究员提供的数据显示,试点区域烟草咨询门诊量暂未出现异常波动。

市场热情的持续性面临考验。7月20日下午,社交媒体流传出“免税特供香烟即将涨价”的消息,导致店铺紧急启动预约取货制。尽管运营方迅速辟谣,但现场仍有消费者一次性购满限额。从事物流行业的林女士坦言:“​​抢手程度超出预期,给同事代购的两条烟转地铁时都有人问价​​。”这种热度催生了新业态——距店铺800米的快递网点新增了“烟草专送”保温箱,确保商品在28℃以下恒温运输。

​特供香烟引发的产业链变革正在深化​​。海关部门7月21日最新披露,已有3家国际烟草巨头提交了专供生产线扩建方案,韩国某品牌更是为中国市场独家研发了茶多酚滤嘴技术。而在消费端,这种创新模式是否能够平衡市场需求与监管要求,或许还需观察下一个销售季度的数据波动。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当‘免税专供’不再只是营销概念,而成为可追溯、差异化的真实存在,行业游戏规则已然改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