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香烟新闻

社会热点!esse香烟中文名字“名正言顺”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异议裁定书的一纸公文,将韩国烟草品牌esse的中文命名争议推向舆论焦点。这份编号为2025-商异字第0387号的文书显示,"名正言顺"作为esse品牌在华申请的第34类烟草制品中文商标,因违反《商标法》第十条第七款关于"不得带有欺骗性"的规定被驳回。这场历时两年的商标拉锯战,意外揭开跨国烟草企业本土化战略的深层博弈——当"名正言顺"的成语被赋予商业野心,其背后交织着文化适配、监管博弈与公共健康的复杂议题。

社会热点!esse香烟中文名字“名正言顺”

事件的发酵始于海关部门2025年第一季度稽查数据:全国口岸查获标有"名正言顺"字样的esse香烟同比增长320%,其中62%涉嫌商标侵权或成分违规。这些包装精美的烟盒上,"esse"与"名正言顺"的烫金组合logo旁,赫然标注着"低焦油安心之选"的广告语。这种语义嫁接在语言学教授陈明(化名)看来充满矛盾:"成语本意指做事理由正当,但将之用于烟草宣传,本质上是对传统文化的解构式挪用。"

争议的核心源自esse品牌的双轨战略。自2018年以"爱喜"之名进入中国市场后,该品牌始终面临本土化困境。据企业内部流出的《2025大中华区战略白皮书》,其计划通过"名正言顺"实现三重突破:语言符号上契合成语传播优势,情感联结上强化"理性消费"的认知错觉,法律层面则试图规避《广告法》对烟草宣传的限制。这种精心设计的商业策略,在广东某卷烟厂技术总监看来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将健康警示语'吸烟有害健康'与'名正言顺'并置,本质上制造了认知混乱。"

25岁的平面设计师林薇(化名)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在社交平台晒出"名正言顺"限定款烟盒,配文"终于等到理直气壮的选择",三天内获赞超5万。这种集体情绪投射的背后,是esse针对都市女性打造的"去罪化"营销体系——通过KOL测评强调薄荷爆珠的清新感,借艺术展陈弱化烟草属性,甚至联合设计师推出"名正言顺"文创周边。但医学检测报告显示,林薇购买的"樱花限定款"实际焦油含量达8mg/ml,超出包装标注值的60%。

​法律界对此争议的解读更为尖锐​​。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发布的《烟草商标伦理评估报告》指出,近五年34.7%的烟草商标申请存在语义越界,"名正言顺"类成语商标的通过率不足12%。"当'减害''理性'等概念被包装成文化符号,实质是对《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变相突破。"该报告主笔人强调。这种担忧在司法实践中已有印证:2024年北京某烟酒店因使用"名正言顺·品味之选"广告语,被判定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健康数据的警示更令人忧心。国家呼吸医学中心最新流调显示,尝试esse"名正言顺"系列的消费者中,52%误认为其"危害低于普通香烟",而实际检测发现,该系列香烟的亚硝胺含量是国标的1.8倍。19岁的电竞选手周航(化名)就是典型案例,他因长期吸食"名正言顺"薄荷款产生尼古丁依赖,肺功能检测结果相当于40岁吸烟者。"以为选了个名正言顺的减压方式,没想到是健康陷阱。"面对病历诊断,他的懊悔印证了控烟专家的担忧。

社会热点!esse香烟中文名字“名正言顺”

这场命名风波恰逢全球烟草管控升级的关键节点。世界卫生组织《2025全球烟草流行报告》特别指出,跨国烟草公司正通过"文化嵌入"策略弱化产品危害认知。​​我国市场监管总局对此作出针对性部署​​:自6月1日起实施的《烟草制品命名规范》明确规定,中文名称不得使用成语、谚语及具有价值导向的词汇。而海关部门同步升级的"智慧缉私2.0"系统,已实现对"名正言顺"等变异商标的实时识别拦截。

文化学者将这场争议视为商业文明与传统文化碰撞的缩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开展的《成语商业化使用伦理研究》显示,78%受访者反对将"名正言顺"等成语用于烟草宣传。"当千年文化积淀沦为营销话术,损害的不仅是语言纯洁性,更是社会价值共识。"课题负责人如是评价。这种文化冲突在esse的应对策略中可见端倪——该品牌最新声明强调"名正言顺"仅作文化意象使用,却未解释其与减害宣传的内在关联。

站在公共健康与商业创新的十字路口,"名正言顺"商标争议的启示远超事件本身。正如国家控烟办主任在最新发布会上强调的:"任何试图为烟草披上文化外衣的行为,都与健康中国战略背道而驰。"这场由四个汉字引发的社会讨论,终将推动烟草监管体系走向更名正言顺的法治化轨道。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nnzjtv.com/news/100.html